隨著資訊發達,越來越多家長會注意自己小朋友的發展狀況,也經常遇到家長心急的帶小朋友過來,小至2歲,大至20歲都有,這是扁平足嗎?需要穿鞋墊嗎?以後會好嗎?會不會對其他關節造成影響?為什麼會這樣,是遺傳嗎?
所謂小兒扁平足指的是可動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 foot),有些人也將他稱作"功能性扁平足"。
意指在青少年期之前,
- 在站立狀態下缺乏足弓、
- 足跟過度外翻(eversion)、
- 前足外展(forefoot abduction)、
- 中足下陷(midfoot sag)的情況,
大部分的國外文獻,所指的小兒扁平足,幾乎是這一個類型,所以在治療與否上面,有需多的爭論。但如果小孩是屬於結構性的僵硬型扁平足,是必須要積極處理,例如開刀介入。
下面的文章內容,主要是針對可動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 foot)做解釋。
左圖為可動性扁平足的後側觀,可以看到跟骨外翻及前足露出很多腳指徵狀。 |
足弓的發育
嬰兒時期由於柔軟度很好,通常都是可動性扁平足。
- 出生後,內側縱足弓處會有明顯的脂肪墊,內側足弓較肥厚,而且骨骼、韌帶、肌肉尚未發育完全,關節活動度較大,所以看起來是扁平足的樣子;因此在許多研究顯示,三歲或三歲以前的兒童,在足壓圖顯示下,幾乎100%是屬於扁平足的形狀。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三歲左右的小孩,醫師給予的建議總是"再觀察看看"或是"不用太擔心"。
- 足弓的發育在0歲開始到10歲左右,內縱弓隨著骨頭、韌帶及肌肉共同發育;在2歲時,坐姿下可以看到足弓的形狀;不過站立下,因為韌帶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足弓依然是塌陷的;
- 5歲前足部生長快速,約到13-15歲接近成熟,扁平足正常情況下會在十歲後會漸漸消失,不過也有一部份的人在青春期後還是呈現扁平的樣子。(Carr, Yang, & Lather, 2016)
研究顯示足弓在4-5歲時變化十分快速,可能是因為此年紀兒童的步態開始產生變化,接近成人步態,6歲後足弓生長趨緩(Onodera et al., 2008);也許4-5歲這個年齡,是我們可以當作孩子未來足弓發展的一個參考,若到在這年齡間足弓扁塌程度依然十分嚴重,而且足弓肌肉力量較弱,大概可以猜測未來的足弓發育。
骨化作用從前足開始,從胚胎的過程中,骨化是從蹠骨(Metatarsal)的尾端開始→近→中→遠端趾骨;出生時所有蹠骨&趾骨已骨化完成。
(圖a&b)一歲小朋友足部的骨頭還是軟骨,尚未骨化完成,所以沒有足弓出現 (圖c,d)五歲幼童的跗骨已經開始骨化,但尚未完全發育完成,所以承重時足弓可能還是扁平的 (圖e,f)九歲的兒童足部發育已接近成熟。 |
一篇2010年台灣的研究中,找了兩千多位7-12歲的小學生,利用足印來測量扁平足的程度,並使用Denis flatfoot staging來區分扁平足的嚴重程度,研究發現幾件有趣的事情,
- 隨著年齡成長,扁平足的比率漸漸下降
- 男生有扁平足的比率 > 女生多出2倍,國外有些研究則是女生的扁平足比率較多。
- 肥胖及過重的兒童,有扁平足的比率也比正常體重的兒童多;可能因為過重導致足弓負擔較大而變得扁平或是因為足底脂肪較多造成足印的範圍較大。
圖為此篇研究用來分級扁平足的方式,踩足印取得中足及前足(蹠骨頭)的寬度並相除,第二三級為扁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