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踝關節扭傷與不穩定- 基礎篇


腳踝扭傷,也就是台灣話常說的「冰咖都」,是踝關節最常見的運動傷害。
  幾乎每個人都有扭傷腳踝的經驗,絕大多數的扭傷只要休息幾個小時,就又可以健步如飛了;但是少數的扭傷卻會造成嚴重的腫脹、疼痛、不良於行,甚至留下病根,成為習慣性的扭傷、慢性的踝關節腫脹疼痛等。
  這是為什麼呢?
  踝關節是由脛骨、腓骨、和距骨組成的(如圖一)。而維持踝關節穩定的結構,包括這三塊骨頭、維繫骨骼之間關係的韌帶(如圖二)、以及踝關節周邊的肌肉肌腱。因為人體結構上的問題,使踝關節比較容易發生外側的扭傷,也就是一個內翻動作造成的扭傷(如圖三)。此時腳踝外側的結構,如韌帶、肌腱等,就很容易因為過度的拉扯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
圖一、踝關節周邊的骨骼結構
圖二、踝關節外側的重要韌帶
圖三、常見的外踝扭傷與受傷的韌帶

 
 一般來說,韌帶的傷害可以分為三級(如圖四)。
  第一級的扭傷只傷害到很少部分的韌帶纖維,所以恢復很快,對未來的功能也沒什麼影響,這也就是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的小扭傷。

  第二級的扭傷造成比較大量的韌帶纖維損傷,所以疼痛、腫脹比較嚴重,也會有幾天的時間不良於行,甚至再度扭傷,但此時韌帶仍然維持著穩定關節的能力。所以雖然很痛很腫,但是還是能走,這時候如果當作小扭傷來對待,就有可能再次受傷,演變成第三級的扭傷。
圖四、踝關節韌帶扭傷的分級

  第三級的扭傷使大部分的韌帶纖維受損,韌帶穩定踝關節的能力也大受影響。局部會有嚴重的疼痛、腫脹、瘀血,行走困難也會很明顯。這時候的踝關節非常不穩定,非常容易再度扭傷。若此時沒有接受適當的固定保護,就很可能讓受傷的韌帶癒合不良或甚至不癒合,使踝關節從此永遠失去穩定的能力。

  如果踝關節不穩定,意味者腳踝只剩下骨頭和周邊的肌腱來維持穩定。而肌肉肌腱是會累的,關節軟骨是會磨損的,所以久站久走就會使踝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痠痛、關節腫脹;時間長了更會使關節軟骨不正常地磨損,甚至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

圖五、不穩定的踝關節隨著時間漸漸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圖中可見關節間隙逐漸喪失,周邊出現骨刺的現象
       上圖是我2015年在巴塞隆納參加歐洲足踝微創手術會議時,法國醫師提出的長期個案追蹤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穩定的踝關節,如何隨著時間漸漸產生軟骨的退化、關節空隙越來越窄、甚至形成明顯的骨刺。一個不穩定的踝關節,最後的命運就是退化,所以早期診斷治療,中止這個惡化的過程是很重要的! 


返回足醫常談


返回知識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