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的成因非常多,評估的方式也很多,但是本篇重點不在於此。
此篇文章的重點在於當確認有需要墊長短腳時,要怎麼墊才會舒服,才會好穿。
足部的關節非常的多,因此當要把腳的高度墊高時,一定要同時考慮到墊高後足弓造型的改變,還有動態行走時,重量轉移的相對關係。
在平面時,弧度和緩 |
當腳跟墊起來後,足弓角度變得比較大 |
由上兩張圖可以看到,當腳踩在地面時,足部各個關節位置是在標準、正常的位置,可是當腳跟抬高,並作出前低後高的角度後,足弓的相對弧度會變得比較大,因為跟骨還是維持在水平地面的角度。
從後面看時,跟骨會因為抬高產生內翻(腳跟方向會向內),使得足底外側的支撐力量變強。走路時容易擠到小趾,產生不舒服。
市面上常見的增高鞋墊,直接拉傾斜角度的增高墊,很容易會讓足部產生不適感,其作用的原因如下:
- 腳跟到前足--前低後高,在接觸面產生往前的旋轉力矩,讓足底筋膜的負擔增加。
- 中足(足弓處)懸空,容易使足弓的結構往下塌陷,在關節處產生太多的壓迫跟擠壓,增加關節面的磨損。
- 前足直接下壓,容易在接觸地面的位置產生壓力疼痛。
- 足部外側會變的空虛,造成腳的外旋增加,這也容易讓足踝的關節壓力增加。
|
綜合以上,一個理想的腳跟墊高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要考慮到墊高後,腳會自然地做出外轉(supination)的角度,這是踝關節自然產生的動作,因此墊完一定要觀察一下步態,千萬不能有翻腳刀的感覺。
- 如果加高鞋墊有搭配足弓支撐的話,盡量撐在中足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讓中足向下塌陷。
- 弧度支撐的長度要從蹠趾關節的起始點開始,不要往後退太多,也不要撐到踝關節下方,不然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 可以的情況下,要避免跟骨產生往前旋轉的力矩,減少腳跟的壓力。
在某些情況下,鞋內墊長短腳是最方便,也最不會影響穿鞋外觀的方式,但是會因為鞋型的深淺、空間而有限制,像是比較低筒的鞋子,當兩個鞋墊高度不同時,長的那隻腳常常會有"鞋子快脫落"感,如果這個感覺非常明顯,就會比較建議使用中筒或是高筒的鞋子。
因此在製作及調整鞋墊時,必須要注意到此細節,否則個案容易會因為錯誤的墊高方式,產生其他不舒服的症狀。